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新闻 -> 法院信息

相处时难别亦难 人生相伴且珍惜

—民三庭审理离婚案件力促调解

  发布时间:2014-03-20 07:58:48


    中院民三庭在审理二审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离婚案件占据较大比例。合议庭认真分析离婚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及特点,发现离婚的人群中,80后离婚现象因两地分居导致感情危机比较突出,老年人因家务琐事排解苦闷、偶尔心有二用也会伤到对方。为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子女们的健康成长,合议庭多尽一份责任,多付一份耐心,化解矛盾,尽量调解和好,慎判离婚。

    场景一:因家务琐事引发的节外生枝。

    老太太喋喋不休指责对簿公堂的老伴,很朴素的发言:“大半辈子了你还离婚,你想赶时髦也不是这样赶的呀。”“你看你穿衣裳恁讲究,我穿了个啥。你鬼迷心窍,不就是想哄那个狐狸精,我哪点不比她好?恁大岁数了,也不想想咋出门见人哩,我都觉得丢人。”“为了孩子,为了你的面子我的面子,我坚决不屈从。不离婚就是为了你好,你还不实足。”嗔怪却怜惜之意表露无疑,看得出来,老太太是真心不想离婚。

    这边就坐的老先生嗤之以鼻:“结婚多少年了你不孝顺老人,我没法跟你过。”老先生有话要说,但始终尚能保持绅士风度,法庭叫发言才说话。

    老太太当场表态:“你说这话是冤了我,我原来不是一直挺好的吗。不就是咱闺女出了事把我刺激成这样的吗?我早说过咱们买一辆三轮车,我没事就载着咱妈,逛遍开发区的大街小巷,看你还咋说!”

    我脑海中旋即涌现出了一幅画面,一个老太太载着一个更老太太的老太太,两个人在马路边兜风,那该是多么温馨从容呀。我很惊叹老太太誓死捍卫家庭的信心和勇气,老太太真可爱。

    老太太又开始细数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多年来为这个家奔里奔外,忙上忙下。两人生育了四个子女,均已成家。本到了安度晚年的时候,一女儿花季殒命,老太太悲痛欲绝。老先生却别有二心,两人为了离婚走到了官司场。

    老先生无语了。看似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缓和。

    法官们当庭拨通了老人子女们的电话,征询他们对二老离婚的意见,得到的一致说法是没事找事干,责任在他们的老爹。

    法官趁热打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夫妻缘。日子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也该享享清福了。老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大可不必拘泥于家务琐事,两人相伴多出去走走,还能让别人有机可乘吗?”一时笑场了。

    “人还是忙点好,不然清闲了可能会无事生非。”老先生总结教训。“还是你自己意志不坚定”老太太埋怨老伴。“有相好了就想离婚,真俗气!就我会迁就你,换了别人谁肯原谅你------”

    两人签了字,牵着胳膊走出了审判庭。

    法官们会心一笑。俩老人就像是一对老顽童,一时怄气,闹够了就该言归正传了。

    场景二:因两地分居造成的感情淡漠。

    林某,一个窈窕俊美的鹤壁姑娘,2004年到郑州打工。在异乡飘零的夜晚,每每想起家乡就泪雨滂沱,是他,一位江苏的小伙子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姑娘小伙子卖掉了郑州的房子在淇滨区购置了新房,相识四年后两人结婚。姑娘在淇滨裕隆超市打工,也算有稳定的收入。小伙子在淇滨多处求职不甚满意,遂决定回老家江苏开办工厂。两人聚少离多的日子,姑娘提出离婚并分割财产,一审判决不准离婚。

    法官想了解一下全面的情况:“为啥不考虑也到江苏去呢?”

    姑娘摇摇头:“那边的生活不习惯。别说我胸无大志,我只想离自己的父母近一些。”

    “好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拖他的后腿儿?鼓励他,支持他,你难道不愿意他成就一番事业吗?”

    “也不是没考虑,只是感觉很难。”

    “万事开头难,趁着年轻多打拼,空间的距离又能阻隔了什么呢?”考虑到两人有感情基础,法官们悉心调解,设身处地,出谋献策。

    小伙子憨憨地表示:“我不愿意离婚,但我尊重你。”

    庭审一结束,旁听席上两位姑娘就对两人喊:“ 宝贝儿,咱们一起去吃饭。”好潮!一问,她们是两人在郑州打工时共同的朋友,也一直在说服两人和好。

    “回去好好考虑哦,分手了难道彼此就会更幸福吗?”法官殷殷劝导。对旁听的两位姑娘:“希望你们也好好做做工作。”

    不多日,法官接到了林某的电话:“我想我还是撤回上诉吧。”

    2014年3月18日下午,林某到法院递交了撤回上诉申请。合议庭审查后依法裁定准许。

    总而言之,针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情况合议庭需灵活掌握对症处理。如果双方当事人确实感情破裂,婚姻危机无法拯救,则尽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调解协议,和气分手,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z    

文章出处:鹤壁中院    



关闭窗口

地址:鹤壁市兴鹤大街与鹤煤大道交叉口   举报电话:0392-3380901   邮编:458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