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论坛 -> 理论文章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0-08-13 09:16:39


    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在江西井冈山举行的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狠抓审判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积累经验,把握规律,改进工作,更好地推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0年8月11日《人民法院报》)

    执法办案历来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全国的大法官们齐聚井冈山,来专题研究和讨论这个重大的课题,足以显现这个课题之极端重要性。人民法院能否在完成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中不辱使命,关键也需要通过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来提高审判效率、质量和效果,在依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建设中建功立业。我想,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宏大课题,不仅需要大法官等上层领导开动脑筋,还需要全国各级法院的干警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平心而论,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并非始于今日,是一直以来都在搞的。这里边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我想,我们要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往不大完善的地方,大胆地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做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革创新。

    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最终是要靠全体干警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来赢得。对此,我们要在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中切实调动广大法院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管理民主,理顺各个层面的情绪,既强化责任,又优厚待遇;既讲无私奉献,又重身心健康,让干警们真正体会到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好处和甜头。

    人民群众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信任对象、依靠力量、评判群体。审判管理必须贯彻为民的原则,以便民、利民、护民为方向,多办那些得民心、合民意、消民怨、济民困、解民难的好事实事。对此,我们要在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审判管理始终紧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当今世界,各方面的竞争激烈,但在竞争中获胜的基础是科技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也概莫能外。对此,我们要加强自动化办公、办案等技术投入,让审判管理步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我们还要狠抓干警队伍素质的提升,让他们掌握好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更快、更好搞好执法办案。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要坚持不懈,不能搞大轰大嗡、一曝十寒。为此,我们要做好统筹这篇文章,不能再搞“运动式”管理那一套了。应该说,依靠“专项治理”、“集中行动”等突击性活动,确实能够集中力量解决某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但也带来了顾此失彼、顾头失尾之类的消极现象。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效率,一手抓质量和效果;一手抓公正办案,一手抓廉洁执法;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外部监督;一手抓服务大局,一手抓服务群众。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搞好统筹兼顾,坚持平时抓、抓平时,才能通过日积月累终有大成。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联系到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我们即使达不到让广大法院干警和人民群众“不知有之”的理想境界,起码也要让他们“亲之誉之”,感到这样做确实是为了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了让广大法院干警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为了让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得到更加充分地满足。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真正达到确属不易。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谋划、民主决策、统筹兼顾、注重实效,通过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来调动全国法院干警创先争优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审判提速、质量提升、效果提高,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责任编辑:魏方方    

文章出处:淇县法院    



关闭窗口

地址:鹤壁市兴鹤大街与鹤煤大道交叉口   举报电话:0392-3380901   邮编:458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