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论坛 -> 理论文章

司法为民应是法官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0-04-23 08:12:49


    公正、廉洁、为民的法官核心价值观为法官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改造提出了外在的标准。作为这样一种保持中立、匡扶正义、弘扬法治的特殊职业,公正、廉洁自然是应有之意,但具体到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影响,群众法制意识存在差异,公民个体依法保护能力参差不齐,法官司法实践,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目标,除具备上述两项外,还需具备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

    在法官核心价值观中,为民是法官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司法的人民性,要求法官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态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人民性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法官只有把人民性作为核心价值和精神支撑,树立平民意识,甘当平民法官,才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干扰与侵蚀,树立公正廉洁的司法形象,从而不断推进司法事业向前发展。

    在司法为民的实践道路上,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跋涉 ,目睹了多少变化,感悟了多少情切。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出“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积极行动,勇于实践,创新了许多司法为民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做法,真正实现了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的司法目标。这方面,河南省高院更是推陈出新,在总结去年司法为民十件实事的基础上,结合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公布了2010年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真正体现了河南省高院坚决落实司法为民措施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年初,河南省高院组织全省法院开展“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活动中,广大法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悉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心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全省各级法院的领导同志带头回访案件当事人,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真心解决问题。忘不了长期上访的申请执行人表示理解法院工作,支持法院工作的由衷表达,忘不了案件败诉方当事人,拉着法官的手,对法官公正司法和法院审判工作的理解赞叹,忘不了刑事案件被害人接过法官送来的棉衣和大米,感动得涕泪满面的感人情景……这就是倾听的艺术,是法官倾听群众诉求赢取的理解和信任。

    在河南省高院组织开展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中办理月活动”中,法官坚持能动司法,走进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地宣传依法维权法律知识,开辟绿色诉讼通道,坚持公正、高效、便民原则,优先、从快审理、执行,依法及时妥善办理了一大批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聋哑夫妇的6000余元打工工资经法官的积极协调从企业追回,12名建筑工人的打工工资经法官调解,由包工头全额支付,法院院长收到12名农民工寄来的纯朴无华、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这都是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采取司法为民有益实践的累累硕果。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到福建进行调研时指出:各级法院要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更加准确地把握形势任务,更加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切,回应人民群众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关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关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切,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廉洁司法的关切,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王胜俊院长的指示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司法为民形式,采取科学、畅通、务实、有效、便捷的措施,进一步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广泛深入地了解把握社情民意,发挥能动司法职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使法院工作与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合拍”,达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司法为民新境界, 真正了实现法官和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实现了司法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张占林    

文章出处:浚县法院政治处    



关闭窗口

地址:鹤壁市兴鹤大街与鹤煤大道交叉口   举报电话:0392-3380901   邮编:4580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