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家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
——钟南山
为什么要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大多数时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也许很多人会想:朋友聚餐,桌上备公筷公勺可以理解,可是自家人吃饭,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何必多此一举?
合餐、私筷的方式不仅会把某人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带入菜肴中,还可能把某些变质菜肴里的致病微生物带到其他菜肴里,为致病微生物扩散、疾病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它是一种微厌氧细菌,会寄生在胃中,黏附于胃黏膜和细胞间隙中。不仅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病因子。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洁具)传播,如果家中亲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会在合餐的时候发生传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所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而且经常在外就餐者,也会有很大的感染几率。
【孩子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的小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家长应尽量让他们餐具专用,不要让小孩共用碗筷,也不要让大人和小孩共用碗筷,家长更不能嘴对嘴喂食,一定要做好个人用具的卫生清洁。
【部分病毒性肝炎】
乙肝不会因为共用碗筷而传播,但是甲肝和戊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口口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因唾液中含肝炎病毒,正常人体的消化道粘膜往往都有一定的损伤。如正常人和患此类病毒性肝炎的人共用碗筷,就容易让病毒经由碗筷、杯子等传染到自己身上。
所以,在家庭用餐或者外出聚餐中,最好使用专用餐具,并准备一双公筷夹菜,避免病毒传染。
【还有可能感染伤寒病】
伤寒病也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也是以口口的方式传播。多数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痊愈后仍然携带病菌。造成这种病的传播主要是饮食卫生状况差,水源、食物受污染等情况。
因此,伤寒病患者的个人生活用品,尤其是会与嘴唇接触的应尽量与家人分开使用。现在许多家庭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但“分筷制”以及准备“公筷”非常有必要。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即便是出去吃,也最好自带餐具,不想这么麻烦的话,那吃前也一定要用开水先烫碗筷,不能说绝对没有细菌,但肯定会减少细菌,并将灰尘洗去。
在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不仅是守护自己的健康也是对他人健康的尊重和关爱。疫情的伤痛警示我们应该要养成更加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那些曾经的努力才不会白费。餐桌上多一双公筷多一个公勺健康就多了一道保障安全就多了一份守护,守护舌尖安全,抵挡病毒来袭。多一双筷子,多一份心安,希望“公筷意识”能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餐桌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