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省高院一站式专刊上报道了《山城法院:创新诉源治理新模式 ,打造多元解纷共同体》这样一篇文章,对山城区法院在多元化解工作方面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一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全区联动机制。山城区法院积极献言献策,推动成立山城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程参与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筹划设计。以万人成讼率考核为抓手,激发其他单位部门参与多元解纷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石林镇实行“三长一顾问”制度,将多元化解工作下沉到村、社区,加强多元化解对接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在山城区全面铺开,也使法院多元化解工作融入全区社会矛盾治理大格局。
二是升级优化功能设置,努力实现一站通办。山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整体入驻山城区综治中心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行“6+7”联通服务,在该中心设置6个诉讼服务窗口,联合其他单位的7个窗口,开放式接待,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建设功能室与速裁审判庭,实现诉前调解、诉调对接、诉讼立案、司法鉴定、集中保全、集中送达、速裁速执、信访接待、费用结算、材料收转与扫描十大功能同步运转,形成分层递进、衔接顺畅的一站式综合诉讼服务网络。
三是全面深化诉调对接,织密多元调解网络。注重联动配合,制定《建立人民法院与街道办事处相衔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积极协调8个镇、街道办事处,强化社会力量在居民矛盾调解中的职能,促进社区和谐;制定《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与实践优势,提高调解质量;制定《关于在人民法院设立道路交通事故诉前调解工作室的实施方案》,与公安、司法紧密联合,采取“纠纷共调”对接模式,高效化解矛盾。
四是打造优质服务队伍,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科学配置诉讼服务人员团队,在诉讼服务中心下设立案调解、鉴定、保全/送达、速裁等多个团队,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按事设岗、以岗定人,干警人数由原先14人增加至28人。注重对诉讼服务中心干警教育培训,践行“司法为民,阳光服务”的理念,制定《诉讼服务工作规范》,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高效服务,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