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慧杰,男,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先后担任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2017年3月成为员额法官。进入法院工作十余年,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自己的辛劳、智慧和奉献赢得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评为办案标兵,被省委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还曾获鹤壁市五一劳动奖章、十佳服务型党员等荣誉。
十四年过去了,作为司法公平公正守护者的骆慧杰,长期奋斗在审判一线,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连续多年办案数量位居全院第一。为办好每一个案件,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婚假、陪产假也只是休了一周就回来上班。他把为民解难、公正司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将心血奉献给审判事业。无论审理什么案件,骆慧杰都是尽全力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用他的话说,就是“法院的裁判结果要最大程度地去体现公正,让公正成为现实”。
小案不小 在家长里短中培植初心
骆慧杰所在的民一庭,以受理婚姻、继承、民间借贷、物权纠纷等传统民事案件为主,很多案件都涉及家长里短、人情冷暖。如何平衡法理和人情、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是每一位法官的纠结难题。为此,需要他们置身当事人的位置,力求最大限度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保障弱者的权益,还当事人以公道。面对双方当事人时要更为尊重、热情,对案件的处理也更加慎重;下判决之前,再三追问自己“如此下判,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服众”,以期尽量使判决达到法律和情理的完美统一。
法官的初心在案牍几头,使是非得到明辨、公平得到彰显。既然穿上了代表公平与正义的法袍,就要以工匠精神对待这份职业,为社会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导向。比如他在处理离婚案件中逐渐加大了对女方的保护力度,有效地保护女方的合法权益。
他曾经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双方共同生活期间,基本没有什么共同财产,房子还是男方父母的老房子。除了离婚,孩子抚养问题解决之外,女方基本是净身出户。男方在外打工,而女方系农村家庭主妇,平日里下地干活、照顾一家老小,但没有工作及固定的经济收入。在婚姻关系中,女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工作甚至事业为代价;另一方面,在出现婚姻纠纷时,女方往往由于没有为家庭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考虑到女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抚育子女、照顾老人,付出较多,对家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离婚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还要抚养孩子,经济压力比较大。因此在女方没有请求的情况下,二审加判男方给付女方经济帮助两万元。该案例也入选了最高院公布的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
多年的民事审判一线工作,他处理的虽然在别人看来多是不起眼的小事儿,少有动辄百万、千万标的的大案,但他说这些案件都是涉及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正是体现法律价值的地方。一起起纠纷得到解决,一件件矛盾得以平息是他工作的最大乐趣。“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定纷止争”是他始终的坚持。
最大限度 在维护弱者中浇灌初心
骆慧杰常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的职责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的方法化解各种矛盾,使当事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权利受尊重、利益有保障,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公平正义。
骆慧杰曾在某个春节前受理了一件棘手的二审案件,鹤壁市一家能源企业在处理废旧电池时发生爆炸,该能源企业将废旧电池当作废品出售,在搬运废旧电池的过程中发生短路,致使废品收购者吴氏的大儿子当场死亡、小儿子重度烧伤达五级伤残、吴氏也因烧伤达八级伤残,光医疗费就花了二十多万。
“马上就要过春节,这家人可怎么过。”他心想无论如何也要在年前结案。经过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后,庭审定在了腊月二十三的下午。休庭后合议庭立即进行合议,其中吴氏父子在事故是否存在过错是案件的主要争议。长期从事废品收购工作的吴氏父子对于废旧电池可能发生的危害应当有所了解,因此在此次爆炸事故中存在一定的过失。因该爆炸事故造成能源公司以及隔壁一家公司重大财产损失,该能源公司以此要求吴氏父子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如果按照一审确定的健康权的案由,以此认定吴氏父子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过错,那么吴氏父子因本案获得的赔偿甚至不足以赔偿受损企业的财产损失。这样算来将是十分不公正的。
骆慧杰经过综合考虑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认为该能源公司处置废锂电池的行为对周围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危险,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因此本案应当定性为高度危险活动损害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吴氏父子作为非专业人员,对爆炸的发生不存在重大过失和故意造成自身损害的行为,不能认定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不能减轻该能源企业的责任,该能源公司应当对吴氏父子因此而产生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吴氏父子也就不用再对企业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了,这样的结果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无疑是最公平合理的。
合议庭评议后,骆慧杰法官连夜写好判决书,在农历腊月二十五把判决书亲手交到了吴父的手中,吴父眼含热泪地接过了判决书,连声道谢。
耐心倾听 在情暖百姓中守护初心
法官的初心在为民情怀中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关切,使当事人心结得以打开、感受温暖。
近期,骆慧杰审理了一起因死亡抚恤金分割引发的案件。当事人王某的儿子去世后,儿媳黄某不愿分给王某按国家政策发放的死亡抚恤金,王某遂向法院起诉。一审判决后,黄某不服提起上诉。案情清楚明了,庭审中,骆慧杰在耐心、认真地倾听了王某的陈述,充分了解王某老年丧子的悲伤以及与儿媳不和的无奈后,当庭对其儿媳进行了教育,并当天合议、判决。王某收到判决后,带着锦旗来到法院说,拿到的金额多少无所谓,但是法官让她感受到有人为她说了公道话,这个判决也让她感受到了法官们的温暖。
事后,骆慧杰并没有感到欣喜,面对着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的当事人,他感触良深、心怀悲悯,也更深刻感受到一名法官所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我想如果有一天,当事人可以理所当然地面对公正的判决而不用感谢法官个人时,公平正义的理念才算真正地深入人心,社会的法治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骆慧杰说。
有人说,法官有三种境界,“合格、优秀、卓越”:合格的法官,可将个案判决得合法又合理;优秀的法官既要有理论素养,还要有审判经验;而卓越的法官不仅关注个案,还要关注整个法治的进程,更要有悲悯情怀。
骆慧杰深知即便是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很难,一名好法官,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职业品行,专业的职业素养、真诚的内心尊崇外,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而这些都不是形式上的说教,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提高、去修炼。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从21岁的初入职场,到35岁的骨干精英,骆慧杰用青春守护着天平。忠于法律,追求公正,守住清白,不忘初心,坚守良心,做李庆军式的好法官,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法官的追求。